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缅怀周志祥老师:他是顶尖胃肠外科医生,却说

来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2-04-14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作者:周海涛,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 时光荏苒,周志祥老师已离开我们一个多月。每当夜深人静,总想起周志祥老师的音容笑貌,思念绵绵不绝

作者:周海涛,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结直肠外科主任医师


时光荏苒,周志祥老师已离开我们一个多月。每当夜深人静,总想起周志祥老师的音容笑貌,思念绵绵不绝。多么希望一觉醒来,周志祥老师又可以带着我们查房、上手术。

我和周志祥老师都姓周,似乎冥冥之中便注定了特别的缘分,让我们在工作中建立了亲密的师徒关系。他对我关怀备至,就如同他的亲学生一样。

缘起答辩

第一次遇见周志祥老师,是2003年夏天。在那年“非典”结束后,我开始准备毕业答辩。在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为最后的答辩做准备时,我和我的同学方仪向我们的导师赵平院长汇报答辩工作准备进展。赵平院长先写下几位院外答辩委员会专家的姓名,然后对我们说:“答辩委员会还可以请一位院内专家,你们就请腹部外科的周志祥教授吧,他在胃肠外科领域学识渊博,手术娴熟,学术颇有建树,对你们综合能力的提高应该能够提供很多有益帮助。”

那时的我性格比较内向,于是和方仪沟通,由我负责邀请院内专家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而他比较外向,由他负责邀请院外专家。在向实验室带教我的丁芳老师打听了周志祥老师所在的科室后,一天下午,我一个人去了当时还是老病房楼七层的十一病区。那天运气特别好,我一进病区走廊,迎面就走过来一个戴眼镜的医生,长脸短发,身材瘦高,面容清秀和善。此前实验室老师就和我描述过周志祥老师的外貌,当时我就想,这人应该就是周志祥教授吧。

见他迎面走来,我怯怯地问:“请问您是周志祥主任吗?”周志祥老师停下脚步,面带微笑,和蔼地回答:“我就是啊。”他平易近人的表情让原本害羞紧张的我顿时放松下来。我自报家门:“周主任您好,我是医大95级学生周海涛,目前跟着赵平院长做毕业论文。我们定于下个月举行毕业论文答辩,想邀请您担任答辩委员会委员,不知道您有没有时间?”周志祥老师爽快答应道:“很荣幸啊,能够担任协和医大学生的毕业答辩委员会成员!”他接过我的论文和聘书,又详细询问了答辩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最后说:“海涛同学,回去好好准备答辩,不要紧张。你回去也转告方仪同学,医大的学生是最优秀的,能上北大的学生才能进入协和医大读书。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努力,你们一定会取得成功!”

回去以后,我和方仪按照学校和导师们的要求,认真准备答辩,最终我俩都顺利通过答辩,完成八年的学业。在答辩过程中,周志祥老师结合我俩论文中的内容,提了几个角度新颖又极具前瞻性的问题,我俩印象深刻,备受启发,希望自己日后也能成为手术精湛、学识渊博的外科医生。

毕业后,我顺利留院工作,和周志祥老师同在腹部外科。当时的腹部外科有四个病区,设四个亚专业:肝胆病房、胃肠病房、胰腺病房和乳腺病房,周志祥老师担任胃肠病房的病区主任。由于留院后,需要在全院轮转和科室不同病区轮转,因此我刚开始工作的那几年和周志祥老师交往并不多,但感觉他对我非常关心,因为我有胃肠相关的病人,周志祥老师总是特别热心,尽最大可能提供门诊和住院的方便。周志祥老师的医术很高,那时我有病人找他就诊做结肠癌手术,十几年后在肠道其他部位再次新发肿瘤,还是找周志祥老师做手术,目前依然健在。

跟着周老学做人做事

2006年下半年,我终于轮转到了周志祥老师的胃肠外科病房,并有幸跟随他的治疗组。当时胃肠外科病房也称为腹部外科二病房,简称腹二病房,有三个治疗组,周志祥主任、袁兴华主任和张海增主任分别担任各组的带组教授。三个治疗组各有特色,周志祥老师组偏重于结直肠癌的治疗,当时的周志祥老师便因为在低位直肠癌治疗方面的造诣,被尊称为“周老”,而外界则敬称他为“周一刀”:对于直肠癌,如果“周一刀”都保不了肛,那去哪儿都保不了肛,“周一刀”就是直肠保肛的“天花板”。

周老不仅外科医术高超,在学术方面的造诣也无人能及。大多数人都觉得好的外科医生是平时在医院出门诊、做手术,周末就全国各地飞刀,并以到处飞刀为荣,但周老与众不同,他很少去外地做手术,也不喜欢交际应酬,他工作之余的最大爱好就是看书,尤其是专业期刊杂志等书籍。每周六早晨,周老和工作日一样,准点到达病房,到所有病房查一遍房,然后便到他的办公室研读书刊,了解最新的医疗前沿进展,所以我们学生也养成了周六上午去病房转一圈的习惯。


文章来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wcwkzz.cn/zonghexinwen/2022/0414/545.html



上一篇:上海中山医院:通过微创外科技术治疗头痛取得
下一篇:外伤术后膝关节粘连怎么办?济南市中心医院关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投稿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编辑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版面费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论文发表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