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版面费[06/01]
-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投[06/01]
- ·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期[06/01]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乳腺外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乳腺外科是广东省乳腺病学会分会副主委单位、广州市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主委单位、广州市医师协会乳腺病学分会副主委单位、广州市抗癌协会乳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201
乳腺外科是广东省乳腺病学会分会副主委单位、广州市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主委单位、广州市医师协会乳腺病学分会副主委单位、广州市抗癌协会乳腺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单位。2017年、2019年、2021年连续被评为“广东省乳腺专科最强科室”,2020年被广州医科大学授予第一批培育的临床重点专科,专科建设资金达600万元。
乳腺外科现有医护人员35名,医师队伍11人,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6名,教授1名,副教授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博士学位占70%。护理队伍24人,其中硕士1名,本科学历达90%。编制床位45张,服务覆盖省内外、港澳台地区。
科室依托三甲肿瘤专科医院优势,强调规范化和个体化治疗理念,通过以手术为主,辅以化疗、放疗、康复以及精准诊疗等综合诊治乳腺肿瘤,乳腺癌术后5年生存率达到80%以上,诊治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乳腺癌保留乳房手术率达46%,以保留腋窝为目标的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率为38%,超过国内同行甚至达到欧美先进水平。近年来,科室在传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基础上,扩充涵盖整形在内的I期、II期乳房重建等多种手术方式,I期、II期乳房重建率达15%。科室拥有一支优秀的乳腺专科护理团队,在乳腺癌治疗、淋巴水肿、康复等专科化护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
科室坚持临床与基础齐头发展的理念,依托广州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在广东地区率先建立乳腺肿瘤类器官库和高通量体外药物敏感筛选平台,结合药物代谢敏感基因检测,实现乳腺癌个体化精准治疗。每年作为主要PI参与单位,参与完成国内外多中心、最新抗乳腺癌药物的近20项临床研究,覆盖乳腺癌靶向、内分泌以及免疫治疗等全方位治疗领域,为乳腺疾病患者提供更多先进方案的治疗机会。
截至2021年,共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3项,省自然、市级以上课题20余项,在研经费累计近800万元;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20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10余人,承担广州医科大学肿瘤学本科、留学生、研究生教学。
专家团队
李洪胜
乳腺外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任职:广州医科大学肿瘤医院乳腺外科主任,广州市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州市医师协会乳腺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州市抗癌协会乳腺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
擅长领域:从事临床工作30余年,精通乳腺肿瘤外科的各类手术,如乳腺癌保留乳头乳晕加I期或II期乳房重建术、乳腺癌根治术、乳腺癌扩大根治术、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单纯乳房切除术、保乳术等,专长于乳腺肿瘤的外科治疗及综合治疗等。长期着眼于乳腺肿瘤耐药的分子机制研究,在乳腺癌赫赛汀耐药等研究方面形成一定的特色和优势。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项目等各级科研项目近十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主编出版专著《肿瘤转移学》。培养研究生10余名。
何伟星
副主任医师
学术任职: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分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乳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州医师学会乳腺病分会委员、广州抗癌协会肿瘤支持与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擅长领域:从事胸部肿瘤外科一线临床工作和带教超过20年,对常见的乳腺癌、肺癌、食管癌、纵膈肿瘤有较高的诊疗水平,能完成胸部肿瘤的常规手术。
近年尤专长于乳腺癌的新进展、新技术、新方案的运用和研究,努力开展乳腺肿瘤的微创手术、乳腺癌的保乳术和重建术式的实践。
韩国栋
副主任医师
学术任职:广东省医学会乳腺病学分会委员、广东省胸部疾病学会乳腺病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乳腺专科医师分会委员等。
擅长领域:从事肿瘤专业临床工作20多年,擅长胸部肿瘤的诊断、外科及综合治疗,尤其擅长乳腺癌的个体化治疗,熟练运用前哨淋巴结活检、微创切除、保乳手术、乳腺癌根治术及肿瘤整形重建等外科技术,联合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对乳腺肿瘤外科专业常规和微创手术及整形重建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文章来源:《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网址: http://www.zgwcwkzz.cn/zonghexinwen/2021/1230/528.html